说到四柱算命的古书是什么书,这个问题,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。你以为就一本《周易》包打天下?那就太天真了。这背后,是一整个书架,是一座座大山,是一代代人智慧的结晶,也是无数江湖骗子吃饭的家伙。我今天就凭着自己啃了这些年硬骨头的经验,给你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门道。
首先,有一本你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,就是《渊海子平》。这本书,可以说是八字命理学的“开山立派”之作。在它之前,算命的方法五花八门,有看纳音的,有看神煞的,乱糟糟一锅粥。是徐子平,或者说,是后人托名徐子平整理的这本书,第一次把“日干”作为核心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命主”,然后围绕着这个核心,看其他七个字跟它的生克关系。这一下子,整个系统就清晰了,有了主心骨。
所以,《渊海子平》的地位,就像是学物理绕不开牛顿定律,学编程绕不开C语言一样。它是基石,是框架。里面把十神、格局、大运、流年这些基础概念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。当然,它也有它的“时代局限性”,有些论断在今天看来,略显粗糙、武断。比如它对女命的看法,很多都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,这个咱们得辩证地看。但你要入门,想知道四柱八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这本书,是你的第一站,也是必经站。
啃完了《渊海子平》,有了个大概的骨架,你就会发现,这个世界太大了,很多细节它没讲。这时候,就轮到那个“大家伙”出场了——《三命通会》。
这书,简直就是个宝库,也是个大坑。作者是明朝的万民英,一个当官的,他花了毕生心血,把当时能收集到的所有命理学的知识、流派、说法,全都给塞进去了。洋洋洒洒十二卷,从五行干支的源头,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神煞,再到大量的古人命例,无所不包。你读《三命通会》,感觉就像在逛一个巨大的博物馆,什么都有。它能极大地开阔你的眼界,让你知道,哦,原来同一个八字,还有这么多不同的切入角度。
但为什么说它也是个坑呢?因为它太庞杂了,各种说法互相打架的地方都不少。初学者一头扎进去,很容易就被各种神煞、纳音给绕晕了,反而把《渊海子平》里学到的核心逻辑给忘了。所以,我个人的建议是,把它当工具书,当资料库。遇到不解的地方,去里面翻一翻,查一查,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想一口气把它从头读到尾,那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辨别能力。
好了,有了框架(《渊海子平》),有了资料库(《三命通会》),是不是就能算命了?可以,但可能还停留在“术”的层面,离“道”还远着呢。这时候,你就需要去触碰那本被后世奉为圭臬的“心法秘籍”——《滴天髓》。
传说这书是宋朝京图写的,明朝的刘伯温给做的注解。你一听这名字,就感觉不一样了,对吧?《滴天髓》全书都是诗歌体的口诀,文字精炼得像钻石一样,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琢磨。它不教你具体的“一加一等于二”的规则,它讲的是原理,是精神。比如开篇那句“欲识三元万法宗,先观帝载与神功”,直接就把格局拉满了。它讲“体用”,讲“源流”,讲“清浊”,讲的是整个八字命局的气势和流通。
读《滴天髓》,就像是在参禅。你不能死抠字眼,不能把它当成计算公式。很多人拿着里面一两句口诀就当成铁律,比如什么“财多身弱,富屋贫人”,然后见到财多的就说人家担不起,这是最大的误读。《滴天髓》需要你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之后,再回过头来品,才能品出那个味道。它是一本拔高你层次的书,让你从一个算命匠,开始向一个命理的思考者转变。
当然,提到《滴天髓》,就不能不提另一本风格截然不同,但同样是里程碑式的著作——《子平真诠》。
这本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沈孝瞻写的。你看,又是一个读书人。这本书最大的特点,就是“清”。它把《三命通会》里面那些庞杂的东西大刀阔斧地砍掉,回归到最核心的“格局”上来。沈孝瞻认为,八字的根本在于月令,月令透出的东西决定了你这个命的“格局”,然后根据格局的成败、喜忌来论断吉凶。
《子平真诠》的逻辑性极强,条理清晰,一环扣一环,读起来非常舒服。它就像一个严谨的数学家,在给你推导公式。对于那些喜欢系统性、逻辑性思维的人来说,这本书简直是福音。它让你明白,八字不是一堆神煞的胡乱堆砌,而是一个有内在秩序的、严谨的系统。民国时期的徐乐吾为这本书做了评注,现在我们市面上流传最广的,就是这个评注本。可以说,《子平真诠》和《滴天髓》共同构成了后世命理学的两大高峰,一个主“格”,一个主“气”,相辅相成。
除了这“四大金刚”,还有一些专著,也极其重要。比如《穷通宝鉴》,也叫《拦江网》。这本书就干一件事,就是讲“调候”。它认为,人出生在不同的月份,就像树木长在不同的季节,对阳光雨露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所以它专门论述十个天干生在十二个月份时,最需要什么,最忌讳什么。这个视角,是对前面几本书的极大补充,尤其是在论断一个人的富贵层次和人生舒适度上,调候的观点往往有奇效。
所以你看,四柱算命的古书是什么书?它不是一本,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。从《渊海子平》打下地基,到《三命通会》拓展视野,再到《滴天髓》和《子平真诠》帮你封顶,最后还有《穷通宝鉴》这样的书来给你做“软装修”。
这趟旅程,没有终南捷径。每一本书都是前人的心血,都值得我们沉下心去读。但更重要的是,不要成为书的奴隶。真正的功夫,在书外。在你看过成百上千个真实的命盘,在你的人生阅历足够丰富,能够理解命运的复杂与无常之后,这些古书上的文字,才会真正地活过来,在你心里“滴落成髓”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