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股子味儿,怎么说呢,有点像尘土,又有点像陈年的纸张,混着若有似无的香火气,不是庙里那种大喇喇的檀香,是那种幽幽的,像是谁在角落里偷偷点燃了几根。我的记忆里,祖传四柱八字算命,头一个想到的不是那些个玄乎其玄的理论,反而是这股子味儿,还有昏黄的灯光下,爷爷那双瘦骨嶙峋的手,指尖儿在泛黄的纸上划拉,嘴里念念有词。
别误会,我不是那种自诩得了真传,要替天行道弘扬国粹的人。恰恰相反,我瞧着这些,打小儿就觉得复杂,糊里糊涂的。什么天干地支,甲乙丙丁,子丑寅卯,金木水火土,哪个跟哪个配,哪个克哪个,哪个生哪个,光是这些符号,就够把人绕晕了。爷爷倒是有耐心,有时候会抓着我的手,指着那本都快散架了的旧书,跟我讲,“这个啊,是你的年柱,这个是月柱,日柱,时柱,加起来,就是你的四柱,每柱两个字,合起来,叫八字。” 然后呢?然后他就笑笑,不说了。
那些来看算命的人,形形色色的都有。有西装革履看着挺体面的老板,愁眉苦脸问事业能不能翻身;有挎着菜篮子的大妈,眼泪汪汪问儿子啥时候能结婚生娃;也有小年轻,一脸迷茫问自己的前程在哪儿。他们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椅子上,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写了生辰的小纸条,眼神里有期盼,有忐忑,更多的,是那种面对未知世界的无力感。爷爷总是先不紧不慢地问清他们的生辰八字,然后就在纸上排啊排,写啊写。他的工具特简单,一支毛笔,一叠草纸,还有那本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的旧书。那书真是古老,字迹都有些模糊了,旁边还有好多密密麻麻的小字批注,估计是历代传人在上面添的。
祖传这俩字,听着特有分量,压箱底儿的本事嘛。外人总觉得,那肯定是藏着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,什么看一眼就知道你过去未来十八代的事儿。可我瞧着爷爷,他算的有时候挺准的,有时候也…就那样。但他从不像电视里那些神棍一样,说得天花乱坠,吓唬人。他说话慢条斯理的,带点儿方言口音,有时候会叹气,有时候会笑。他讲的是命运,但总强调一句,“事在人为。” 他常说,“八字就像个底子,告诉你大概是个啥料,但房子能不能盖起来,盖多高,得看你自己。”
我见过他为了一个生辰,翻来覆去查书查好久,眉头紧锁。那不是表演,是真往里头钻研。那些个口诀、断语,都是代代相传,一点点积累下来的经验。可经验这东西,它不是科学公式啊。同一个八字,两个人活出来的日子可能天差地别。你说这是为什么?是环境变了?是个人努力不同?还是八字本身就不是死的,它是个动态的东西?这些问题,爷爷也没给过我标准答案。他只是告诉我,学这个,得耐得住寂寞,得心正,不能骗人。他说,给人指条道儿,是积德,但不能把人往绝路上推。
现在的社会,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。网上随便搜搜,各种“大师”层出不穷,收费标准明码标价,服务项目五花八门。相比之下,爷爷那种老派的算命方式,显得太慢,太“笨”了。没有华丽的词藻,没有精准到几点几分的预测,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。可来看他的人,还是有。也许是图个安心,也许是想听听那些老话儿,也许,只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那些没法跟别人讲的苦闷。
祖传的东西,不光是那些个理论和口诀,它还承载着一种温度,一种人情味儿。爷爷给我讲过,他年轻时候,哪有什么固定的门面,就是谁家有事儿,请过去看看。那时候,算命更像是一种乡里乡亲的互助,掺杂着经验的分享和心理的慰藉。它不是万能的,但也并非一无是处。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,让人审视自己,审视命运。它把人放到一个更宏大的时间轴里去看,去看那些循环往复的规律,去看那些躲不开也逃不掉的节点。
当然,我也见过被算命耽误了的人。有人听了不好的,从此畏首畏尾,不敢做任何尝试;有人听了好的,就坐等天上掉馅饼,不努力。这恰恰违背了爷爷“事在人为”的教诲。所以说,这个东西,怎么看,怎么用,全在个人。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哲学思考,一种文化符号,甚至是一种心理暗示。但如果把它当成唯一的指导,那就危险了。
夜深了,窗外城市的光影斑驳。那本旧书,现在静静地躺在我家的柜子里,我很少再翻动它。那股子尘土和纸张混杂的味道,却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。祖传四柱八字算命,对我来说,不只是一个名词,它是一段记忆,一个带着复杂情绪的符号。它代表着一种古老的智慧,一种面对命运的态度,以及,一个逐渐远去的时代。你说它有没有道理?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,它曾经真实地存在过,影响过一些人,也让我,从一个独特的角度,窥探过这个世界,和那些藏在八字里的故事。就那么回事吧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