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四柱算命入门书籍推荐

唉,说起学四柱算命这事儿,简直是一部血泪史。市面上那书啊,浩如烟海,抓瞎是常态。你想入门?好,第一道坎儿就是选书。别以为随便抓一本封面上写着“入门”俩字的就行,那坑深着呢。有多少人,就是栽在第一本书上的?翻开一看,满纸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,瞬间两眼发直,合上书,卒。

我的经验是,没有哪一本书是适合所有人的“圣经”。学习这东西,特别是四柱这种既讲理论又讲实践,还带点“悟性”的,找到一本跟你对脾气的书太重要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在茫茫人海里找朋友,得对上眼。

刚开始的时候,我简直是书店、图书馆里瞎撞。看见一本厚厚的,心想内容肯定全乎,结果呢?翻开几页全是文绉绉的古文引用,注释比正文还长,头都大了。换一本,薄薄的,看着挺友好,翻到后面讲格局、讲用神,跟催眠似的,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。还有那种号称“现代白话”的,嗯,语言是白话了,但逻辑跳跃得跟兔子似的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学完还是糊里糊涂。

所以啊,别光看封面和厚度,得看它的“气场”跟你搭不搭。有的书,作者是学院派,讲究体系严谨,步步为营,这种适合那种喜欢钻研、逻辑性强的同学。他会给你把五行的生克制化、干支的刑冲合害,掰开了揉碎了讲,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但缺点是可能有点枯燥,需要耐心啃。推荐这类的话,早年袁树珊的《命理探源》算是绕不过去的,虽然古老,但根基扎实,就是语言隔阂有点大,需要花力气。现代一点的,如果能找到早期台湾那边一些老师傅写的,比如钟义明老师的一些基础读物,虽然也有些地方见仁见智,但他那种实战结合理论的风格,还是挺能启发人的。当然,现在市面上打着他旗号的书也很多,得擦亮眼睛。

另一种书,作者可能更偏实战,或者说更擅长把复杂的东西讲得接地气。这种书,往往例子多,讲概念的时候不求面面俱到,但会强调怎么“用”。他可能会直接告诉你,某个日主在特定月份,碰上某个天干,大概是个什么象,先让你有个感性认识。等你有了一定基础,再回过头去理解背后的理论。这种书读起来可能更有趣,见效似乎也快(只是似乎),但容易陷入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的窘境,遇到变通的情况就卡壳了。就像学做菜,食谱里写得清清楚楚放几克盐,但换个食材或者火力,你就不知道怎么调整了。这类书,市面上就太多了,名字各种花哨,什么“一看就懂”、“三天学会”。不是说这些书一无是处,但它们更像“快速入门指南”,给你个大概轮廓,真要深入,还得补充理论。

还有一种书,我个人觉得对初学者挺重要的,但常常被忽略——那就是讲基础概念讲得特别透彻的。别小看那些最基础的阴阳五行的“性情”,天干地支的“意象”。很多书一上来就讲排盘、讲十神、讲旺衰,但如果你连为什么是“仁慈”的,为什么是“文明”的,寅木卯木有什么区别,子水亥水又各是什么德性都没感觉,那后面看到什么“伤官佩印”、“财多身弱”,都只是空洞的名词。有些作者,能用非常生动的语言,甚至结合生活中的例子,把这些枯燥的概念讲活了。比如讲甲木像参天大树,乙木像花草藤蔓,讲丙火是太阳,丁火是灯烛。这种书可能篇幅不长,但字字珠玑,帮你打下坚实的“感性基础”。可惜,这类书似乎不多,很多作者都急着往后讲高大上的“技法”去了。如果能找到一本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的,哪怕它只讲了最前面几章,也是功德无量。

所以,我的建议是,别指望一步到位。学四柱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。刚开始,找一本语言相对现代、例子多一点的书,先把排盘搞清楚,把十神的名称和基本含义记住。这一步没什么捷径,就是硬记。但记不是死记,要在记的过程中去“体会”。比如正官是约束你的,伤官是你想突破的,体会这种感觉。然后开始看一些讲旺衰、讲平衡理论的书。这是四柱的核心之一,判断日主和其他五行的力量对比。有些书讲旺衰讲得太理论化,什么党我者众、泄我者轻,初学者听着头疼。好的书会结合实际例子,告诉你为什么身的人可能更有闯劲,身的可能需要依靠等等。

当你对旺衰有了点概念,就可以开始接触格局用神了。这部分是四柱的灵魂所在,也是最难的部分。很多书讲格局,上来就列几十种格局,什么“正官格”、“偏财格”、“建禄格”、“月劫格”……看得人晕头转向。而且实际应用中,纯粹的格局很少,很多是破了格局的,或者多种格局混杂的。这部分,与其看那些列举格局的书,不如找一本讲怎么“取用神”思路的书。用神是解开四柱奥秘的钥匙,是那个能平衡全局、为你所用的五行。怎么判断哪个五行是用神?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,没有标准答案,非常考验功力。有些书会给出一些常见的取用神方法,比如扶抑法、通关法、调候法、从格法等等,它们能给你一个思考的方向。但切记,书上说的只是“法”,不是“道”,最终的判断还是需要结合整个八字的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。

至于具体的书名,如果非要点几个名的话:
初学阶段,如果你喜欢现代一点的,可以看看一些新派命理的书,他们通常会把概念讲得更直白,但可能深度不够,容易模式化。比如李居明早期的一些普及读物,虽然娱乐性强,但作为引子了解基本概念还行。
想打牢基础,袁树珊的《命理探源》是座宝库,但得啃。徐乐吾的《穷通宝鉴评注》、《子平真诠评注》那是进阶后的案头书,刚开始别碰,容易劝退。
我个人觉得,介于古今之间,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对不错的,有些台湾作者的作品值得参考,比如钟义明老师的一些,还有些默默无闻但在坊间口碑不错的老师,他们的书可能没有华丽的包装,甚至有点简陋,但内容扎实,能从案例里学到东西。但这需要你自己去淘,去辨别。
更关键的是,别指望一本书解决所有问题。往往需要几本书互相印证,互相补充。这本书讲旺衰讲得好,那本书讲十神意象讲得妙,另一本书的格局分类让你茅塞顿开,还有本书的案例分析给你实战指导。把它们拼起来,形成你自己的理解体系。

四柱,不是背诵知识点,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,一种观察和理解人生的视角。书是拐杖,不是目的地。再好的书,也代替不了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。看书过程中,遇到不理解的,先放着,继续往下看,也许后面的内容会给你启发。或者换本书,看看别的作者是怎么讲的。再不行,就动手实践,找些八字自己试着分析,对照书里的理论,看看对不对得上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也是检验书好坏的最好办法。

所以啊,别问哪本书最好,问哪本书最适合现在的你,哪本书能点燃你继续学下去的劲头。去书店翻翻,去网上看看目录和试读,甚至看看读者的评论(但要辨别),找一本你看着顺眼、读着不那么费劲的,先啃起来。记住,迈出第一步,然后,不停地走,不停地看更多的书,不停地思考,不停地实践。这四柱的大门,没那么容易进,但只要找对了敲门砖,总归是有路的。祝你好运,在这条烧脑但也充满趣味的路上。

Comments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